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巩固学习教育成果,7月15日至18日,厦门大学后勤集团组织队伍赴宁夏隆德县开展暑期实践培训教学活动。集团党委书记马龙、副总经理李启忠、党委委员罗阳等20名骨干学员参加本次培训。
7月16日上午,培训班开班仪式在隆德党校举行,隆德县委党校副校长宋娟主持,隆德县委常委、副县长陈国渊作欢迎致辞。陈国渊指出,隆德县是一片有着深厚历史底蕴和光荣革命传统的地方,这里不仅见证了红军长征的峥嵘岁月,更在新时代的乡村振兴浪潮中书写了精彩画卷,希望厦大后勤集团与隆德县共同谱写“优势互补、互利互惠、长期协作、共同发展”的山海携手新篇章。马龙在开班动员讲话中强调,大家要珍惜这次“走出来”的机会,严守安全和纪律底线,从历史发展的维度、民族大团结的角度以及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的高度等方面感悟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优势,把本次实践学习成果转化为提升后勤工作质量的新思路、新理念和新举措,转化为服务师生的实际成效。


开班仪式结束后,全体学员前往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开展党性教育现场教学。沿着千回百转的山路小道,学员们切身体会到革命豪情与山川之美的完美融合,深刻感受到长征精神的不朽魅力。抚今追昔,让人不禁慨叹:当年的战火硝烟虽已渐渐远去,但红军将士的信仰之光却穿越历史闪耀至今,激励着后人不断继续向前!


随后,学员们深入隆德县凤岭乡李士村、凤岭乡魏氏砖雕非遗展览馆、西吉县单家集革命旧址、将台堡红军会师纪念园、沙塘镇张树村养牛合作社等地开展实践交流,不仅学习了隆德县在乡村振兴中“党建引领、产业筑基、文化铸魂”的鲜活经验,更深刻感受到这片土地上红色基因与非遗文化的交融共生。在李士村,学员们实地探访凤河醋厂的古法酿醋车间,看老师傅们沿用“蒸、酵、淋、晒”工序酿造香醋,听村干部讲述集体产业从“小作坊”到“品牌化”的蜕变历程,对“盘活乡土资源、激活内生动力”有了直观认知;走进魏氏砖雕非遗展览馆,一幅幅雕刻着山水花鸟、民俗故事的砖雕作品,让大家惊叹于民间工匠的精湛技艺,更体会到当地“保护中传承、传承中创新”的非遗活化路径。在单家集革命旧址,通过一件件斑驳的革命文物、一段段感人的军民鱼水故事,学员们重温了红军长征途中与回族群众结下的深厚情谊,深刻理解了“民族团结是胜利之本”的内涵;站在将台堡红军会师纪念园的会师纪念碑下,望着镌刻着“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将台堡会师纪念碑”的鎏金大字,仿佛穿越时空见证了三大主力胜利会师的历史性时刻,对长征精神有了更真切的感悟。而沙塘镇张树村养牛合作社里,标准化牛舍、智能化饲喂设备与农户忙碌的身影相映成趣,“合作社 + 基地 + 农户”的产业模式,让学员们看到了特色养殖业如何成为带动群众增收的“牛鼻子”产业。一路走、一路看、一路议,学员们纷纷表示,隆德县的实践既是一部乡村振兴的奋斗史,也是一部文化传承的创新史,这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将为今后的工作带来深刻启发。


此次培训活动不仅着眼于加强后勤服务经验交流、助力乡村振兴,更是一次追寻红色足迹、传承红色基因的生动实践。学员们纷纷表示,通过实践学习,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深刻感受到闽宁情深。同时,红色精神的洗礼也让大家进一步坚定了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在今后的工作中,将把实践所学与红色精神的激励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不断提升服务意识和业务能力,为厦门大学的后勤保障工作贡献更大力量。
(文/王湘、石蓉华 图/何立森、陈毓繁)
【责任编辑:林益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