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集团要闻 > 正文

有了温暖不惧殇——台风“莫兰蒂”过后抢险救灾侧记

2016-09-17

“莫兰蒂”过后,路虽然小了,但我们相互礼让;树虽然倒了,但我们一同抢修;在超市、在食堂,师生有序排队,水、食物等日常用品没有抢购,更没有提价……

台风过境后第二天,厦大满目疮痍,但无论是在食堂、宿舍、还是在图书馆或是校园道路上,我们都看不到恐慌和惊吓,取而代之的是厦大人用爱和责任凝聚而成的安宁与温暖。

在食堂感受家的味道

15日早上7点,“莫兰蒂”过境后4小时,管理学院本科生陈同学便在勤业食堂吃到了热腾腾的早餐。花生汤、面线糊、馒头、包子等各色早点跟往常并无二致。餐厅内洋溢着食物的温暖的气息,若不是窗外的台风的“印迹”还残存,陈同学都有点质疑自己是不是在做梦:“台风登陆才几个小时,我们就能在食堂里享受到这样的美食,顿时觉得学校这个大家庭好温暖,好厉害,我们在这里很踏实,很安心。” 其实,不仅仅是勤业餐厅,全校所有食堂均正常营业。

柯师傅在厦大已经工作将近二十年了。食堂就是他的家。“在台风期间保证食堂正常营业是厦大的一种‘传统’,我们一定要做好老师同学们的后勤保障工作,让大家在台风天也能吃上饭,喝上汤!”柯师傅说。据了解,餐厅根据学校的部署启动防台风应急预案,不仅认真做好长达三天的食材储备,储水准备,还认真检查餐厅各项设施,确保安全。

“莫兰蒂”登陆的前一天晚上,餐厅全体员工为了保证第二天的饮食供应,全部在食堂打地铺。凌晨两点,风在外面吼,面点师傅们已经开始着手早餐的准备了。其他的师傅自发成为抢险救灾的成员,用血肉之躯筑起防线,保障餐厅的玻璃不受损,共同维护食堂的安全。台风过境,早晨六点,餐厅打开大门,用热腾腾的食物迎接台风过后前来就餐的第一批师生。

台风期间,洗碗机停用,餐厅的员工们全部手洗餐盘,并烧开水逐一消毒。“只要师生们能在这里享用可口、放心的饭菜,这些都不算什么。”一位不知姓名的打菜大姐这样告诉我们。

有一种幸福叫台风后的水电

16日早上,法学院本科生何桑和丽娜起床后接水洗漱,觉得人生又重新美好起来:“以前从未感觉到水如此珍贵。”

15日凌晨6点断水后,后勤集团立即进入抢险工作,主动与水务集团协调联系,时时监控供水系统,保证第一时间加压供水。15日晚上7点,颂恩楼、学生宿舍区、海滨教师生活区逐渐恢复供水。到了晚上11点半,思明校区已基本实现供水全覆盖。16日凌晨两点半,海韵学生公寓实现供水,但由于水压的不稳定,供水目前还存在间歇性停止的情况,但这一现状有望在明天得到改善。暂时还未恢复供水的海韵北区宿舍楼,也因为有了水务集团运送来的18吨自来水而缓解了用水难题。

在台风期间,与水同样珍贵的电,在厦大却不再是难求之物。为了保证学校的供电正常,水电科洪师傅和他的所有同仁,在台风期间实行24小时轮班制度,分组监控分布在学校各处的20余台变压器,一发现供电受损,他们便第一时间前往抢修。15日晚10点,在全城大部分用电负荷遭遇停电的严峻情况下,他们竟创造了思明校区、海韵公寓、曾厝垵学生公寓全方位正常供电的奇迹。

他们是开路者 他们是清道夫

16日中午13:30,南光餐厅边上。曾师傅和分队的其他十几名师傅还在奋战,他们的任务是切割倒在地上的树枝,并将其运送至货车。从昨天早上五六点到现在,从凌云到三家村,从东区到白城,从勤业到大南,他们已经忘记运送过多少车次了,而一切只为了第一时间能恢复学校道路的正常通行。

据了解,学校一共派出十几个小分队,负责清理台风过境后的校园道路。将近两天的劳动下来,目前群贤路、博学路、大南路、凌云路、凌峰路、海滨路、芙蓉路等学校的主干道已基本畅通,芙蓉等次干道也正在紧急清理中。

“到了饭点,简单吃个饭,补充下体力,马上就又来干活。这几天我连烟都没时间抽。”曾师傅一边操作一边说,而他身上那身布满木屑的被雨水汗水打湿的衣服却是这座校园救灾工作的最好见证。

16日早上,法学院的灾后重建学生先锋队迅速集结,近两百名学子铆足干劲,冒雨对学院周边的道路进行清理和抢修,锯断拦路的树干,清扫路中央的树叶、树枝,齐心协力,基本使得海滨周边道路恢复畅通。同时,与楼管工作人员密切配合,让新区宿舍楼及芙蓉十三宿舍楼焕然一新。

人文学院50几名新生志愿者一大早从宿舍带来水桶、拖把等清洁工具,赶来学院帮忙清理多功能厅,三个多小时后,多功能厅已经基本恢复原样,办公室整洁如初,准备迎接节后的正常上课。

……

太多太多这样自发、有效的行动了。台风过后最美的风景是每一位为此付出努力的厦大人!

台风过境,虽然我们的厦大还不那么完美,但有许多可敬可爱的人在用一己之力守护着校园。有了温暖何惧殇,有了温暖不言殇。我们坚信,明天,我们的学校将更加美好!

(宣传部 欧阳桂莲 曹熠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