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集团要闻 > 正文

风雨中,我们共同坚守——抗御台风“莫兰蒂”总结表彰会先进代表发言摘选

2016-10-03

风雨中,我们共同坚守——抗御台风“莫兰蒂”总结表彰会先进代表发言摘选

http://news.xmu.edu.cn/2e/83/c1552a208515/page.htm

编者按:15日,台风“莫兰蒂”挟风裹雨,迅猛来袭。疾风骤雨中,无数厦大人坚守责任,不眠不休,冲在防抗台风第一线,用实际行动抒写了一曲荡气回肠的赞歌。一个个忙碌的身影,一个个感动的瞬间,无不在传递着奉献和坚守的力量。

“特别能吃苦”,成就“厦大速度”

台风“莫兰蒂”虽已渐渐远去,但后勤人的抗台画卷依然历历在目,作为后勤中的一员,我可以自豪地说我们创造了奇迹:在厦门市停水的情况下保障了三个校区近6万名师生员工的用餐;在厦门市大部分用电负荷遭遇停电的严峻情况下,保障了思明校区、海韵公寓、曾厝垵学生公寓正常供电;15日上午8:30就打通了学校的三条主干道,保障了抢险救灾车辆通行,与外协施工队、支援部队官兵、国防生、师生志愿者等用了3天就把学校主干道、学生宿舍、公教、运动场馆清理出来,保障了学校正常教学科研秩序,用12天时间基本还校园一个整洁的面貌。

在抢险救灾中,所有员工充分发挥后勤人“吃苦耐劳,不计得失,先干再说”、“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 的精神。虽然时逢中秋节,但员工们从早上5点开始奋战,在战场上的短暂午餐后又立即开始工作,身上一直湿淋淋的,分不清是汗是雨,到晚上9点多,连续16小时高强度作业。第二天早6点多又开工,第三天、第四天……为了在黄金时段扶植救活更多的树,他们争分夺秒、夜以继日进行作业。工作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受积水浸泡,有的人脚底起泡、有的大腿皮肤也磨破了;有的人因虫咬胸前皮肤大面积过敏红肿,有的人手上劳损起泡;有的人平时一顿可以吃4、5碗饭,却累得一碗饭都没吃完……但员工们没有怨言,没有计较,就想着尽快恢复校园美丽。为了尽快速恢复美丽校园,我们的员工都付出了自己的洪荒之力,才有了这样的“厦大速度”。

——先进集体代表、后勤集团

细节,一个不能漏掉

翔安校区有6个在建工地,9000多平方米各类工棚,近千名建筑工人和施工管理人员在临时工棚中办公和居住。莫兰蒂过后,所有工棚全部倒塌,大部分工棚从底层被掀翻,却没有一个工人受伤。校区基建办和保卫办的同志,一个工地一个工地查,一间工棚一间工棚搜,在14号晚上7点之前,所有工人从工棚中转移出来,得到了妥善安置,正是这样一种一个都不能漏掉的工作态度和一个都没有漏掉的工作结果,才使得所有建筑工人兄弟姐妹安然无恙。这是翔安校区做好做细预防措施的一个缩影。

15号凌晨2点左右,台风即将登陆,图书馆二楼南大厅的钢化玻璃门虽然加固了木门栓和沙袋,但还是抵挡不住超强风雨的攻击,顽强抵抗一阵之后,终于粉身碎骨了。大雨就朝大厅涌过来,图书分馆女馆长、党员戴鹭涛同志,带着南强物业工工作人员不停往外扫水,他们拆掉拖把的布条,堵住第二道玻璃门缝,一直到5点多风雨变小,努力工作的结果就是,二楼中庭漂亮的地毯居然没有湿。事实证明,只要人员到位了,总是可以想出办法采取一些措施,减少一些损失。

——先进集体代表、翔安校区党工委

风狂雨暴,我们比他坚强得多

随着“莫兰蒂”台风逐渐逼近,学院密切关注学校防台风应急响应,多次召开各类人员参加的工作布置会,落实学校的工作要求。针对学院实验室间数多(近2000间)、贵重仪器设备多(4亿多),且分散在多校区多个实验楼的实际情况,实行各片区“片长”盯人盯岗制度,明确工作职责,层层进行责任传导。在台风来临前,又召开“片长”工作布置会,要求按照学校工作部署,严阵以待,做好各片区、各课题组的防台抗台工作,做到守土有责。

“莫兰蒂”登陆后,狂风大作、暴雨如注。学院实验室大楼经受着严峻考验。院长、书记亲自在学院大楼内坐镇指挥,党员同志、专业技术人员、行政人员,众志成城,分工有序,共同抗击台风。下半夜,学院党政领导们淌着一米多深的雨水不断穿梭在各个抢救点,张昌胜副院长全身湿透了、声音嘶哑了,但仍在不断地指挥抢险。关键时刻,共产党员本色得到充分展现,各个抢险点涌现出一幕幕令人动容的事迹。

抗台救灾,回想抗击台风的三个阶段,最重要的是我们的造势和实干的胜利。台风来了,我们比它来得更早,我们充分做好防台抗台的精神准备和物资准备;风狂雨暴,我们比他坚强得多,我们上下一心、众志成城,势在必胜,共同抗击台风;台风走了,我们继续战斗,迅速开展灾后自救重建工作。

——先进集体代表、化学化工学院党委

越是紧要关头,越要不怕苦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这段时间参加“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我也常常在思考,怎样做一名合格党员。这次台风来袭,我有一个感悟,越是紧要关头,越是台风紧逼,越要不惧风雨,冲锋在前,越要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越要敢于面对,勇于担当,用实际行动来诠释新时代合格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台风前夜,我主动请缨,和同事们一起通宵值守。15日凌晨,台风“莫兰蒂”正面登陆厦门,学校水电保障工作面临巨大的挑战。法学院箱变断电、艺术学院室内变故障、变压器需抢修、高压外线被风刮断……风狂雨骤,突发状况接踵而至。越是这样,越不能心慌,越要沉着应对。今年“七一”重要讲话时,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八个字,“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对我来说,在台风灾情面前,“初心”就是师生的利益,就是保障学校的水电正常。

这次“莫兰蒂”台风来袭,厦门全市大范围停水断电,在这种情况下,厦门大学供电基本正常、供水有序恢复,这小小的水电保障里承载着众多基层水电人的付出与奉献。

——先进个人代表、资产与后勤事务处黄洪金

“家”需要我们,说明我们还有用

我来到厦大做绿化工10几年了,大大小小的台风碰到不少,有几次台风也有树木被刮倒、拦在路上,但是这么惨烈的场面却是第一次见到。这一棵棵树苗,平时我们养护、浇水、修枝、除病虫害,看着它们一年一年在长粗、长高,真的可以说是我们的家庭成员,我们细心呵护的孩子,而此时却尽数倾覆,大大小小倒伏在路上,有的树干还压在车上,树枝、树干遍地都是,阻拦了出去的道路,那种心痛不知道该怎么形容。

这10几天来,我们每天都要干10几个小时,锯树、修枝、抢时间救治扶植树木、清理树尾巴、废弃物、浇水等等,说实在话,每天10几个小时高强度的体力活,真的很累,晚上躺在床上全身上下都酸痛,第二天早上6点多又要起来,但同事们都坚持下来了。虽然我们是外来打工的,但早已经把厦大当成我们的家,我们的第二故乡,家庭需要我们,说明我们还有用,所以再怎么样也要咬牙挺住,希望厦大越来越美丽。

——先进个人代表、后勤集团陈建伟

“做”就是在艰难时刻顶在最前面

15日凌晨1点,台风突然变向,直扑翔安,身在翔安校区的我带领学生干部再次深入宿舍,帮助学生固定门窗;凌晨3点05分,狂风大作、超强台风正面登陆翔安。我待在学生宿舍,反复叮嘱大家守住各自防台阵地。此时传来了学院会议室玻璃爆裂的消息。险情就是命令,责任就是使命,为了避免更大的损失,我与几位同事和学生党员抗台突击队成员迅速赶到现场,一起找来木棍,固定门窗,抵挡强风。

这时,风力进一步加强,室内的物品都发出哗啦啦的巨响,充斥着不安的晃动。突然,会议室吊顶急速下落,我因固定门窗来不及躲避,被一大块吊顶砸中了左肩,一阵钻心的疼痛让我不由自主地蹲了下来,但我始终不敢松开顶住门窗的手,同事和学生干部看我脸色有些白,劝我赶紧离开一线查看伤情。当时情况紧急,当务之急是迅速封闭门窗,隔离强风,不然可能会引发更危险的情况。并没有多想,我与同事们齐心协力把门窗固定好后,才进行治疗。

整个抢险过程,虽谈不上惊心动魄,但是作为党员,我始终顶在第一个。两学一做,关键在做,“做”就是要在危急关头能挺身而出,就是要能在艰难时刻顶在最前面。

——先进个人代表、医学院陈国渊

厦大的美,在于每一位厦大人身上的热血与光芒

我们扶救树木、清理楼房、灌溉浇水、搬运物资,看到吹倒的树木一车车地被运走,满地的枯叶被清扫干净,凌乱拥挤的道路逐渐恢复了整洁,心中有说不出的欣慰。志愿者们也一起度过了一个很不一样的中秋节。从清晨到傍晚,从西村到建南,从老师到学生,每一个人都在校园的每一处地方,奉献着一份力量。太阳从东边走到西边,汗水一次次尽头了红色的志愿服务,这是我们对厦大最深的眷恋。

我向来不太屑于在外人面前提起厦大“最美大学”的称谓,因为我觉得一所学校厚重的涵养没必要被单纯的美景所掩盖。而现在,我才意识到,厦大的美并不只在于她的花草树木,而更在于每一位厦大人身上涌现的热血与光芒。

——优秀志愿者代表、航空航天学院2014级本科生洪怀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