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厦门大学翔安校区生活垃圾分类实施细则(试行)》要求,按照校区管委会的统一部署和安排,经过前期的摸底、宣传、培训等准备工作后,12月1日起,翔安校区垃圾分类工作正式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据悉,翔安校区目前在学生公寓园区设立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20个,其他公共区域11个,学院垃圾集中点9个,投入可回收、其他、厨余、有害四类垃圾桶545个,不锈钢垃圾分类桶60套。分类投放点配套设置投放指引牌,并利用墙体、宣传栏等张贴清晰的指引内容。

为全面推进校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今年7月至11月,服务办与资产办组织对学生宿舍区和公共区域垃圾筒分布及数量进行摸底调查,了解校区目前生活垃圾处理现状,根据摸底情况核定拟配置的分类设施设备、宣传栏数量,确定了安装位置。同时,服务办还积极与学生办、团工委等校区相关部门配合,指导、监督、发动学生并组织志愿者全面参与垃圾分类工作。此外,我们还通过发放宣传单、岗前一课、分组培训等方式对员工进行教育和引导。

11月30日,翔安校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光带队检查垃圾分类工作。

服务办与资产办、学生办就垃圾分类工作进行沟通协调。

垃圾点硬化

垃圾分类培训会议
学校公共区域和学生公寓园区都是校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重点区域。根据翔安校区的实际情况,校园服务部负责这两大区域的垃圾分类具体实施工作,由后勤保洁员工对生活垃圾集中收集、转运,再由翔安区环卫处派垃圾分类收集车辆进行分类清运。从11月21日开始,宿舍管理员就将垃圾分类学习宣传单分发到每一间学生宿舍,29日,校区第一批垃圾分类桶到位,校园服务部宿舍组和道路组加班加点,到每个垃圾分类投放点进行逐一的清理保洁。

宿舍园区垃圾点转运

校园服务部宿舍组员工利用废旧罐子改造成垃圾桶,并贴上宣传标语,变废为“宝”。

垃圾分类桶到位,校园服务部员工加班加点,进行逐一的清理保洁。
垃圾分类,需要在源头上把好第一道关。校区以学院为单位,由各学院负责本学院师生的垃圾分类工作,规范师生垃圾分类。南强翔安校区物业部也主动配合相关学院做好垃圾分类的前端工作,联系学院配备小型垃圾分类桶或者在原有垃圾桶上张贴“可回收垃圾”、“其它垃圾”进行区分,并加强跟进,协助督导,确保垃圾分类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垃圾分类,不仅是攻坚战、更是持久战。下一步,服务办将根据校区生活垃圾分类进展情况,进一步加强与校区管委会各部门的协同监督,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全力保障垃圾分类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翔安校区服务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