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强国平台、中国日报网、中国网、中国青年网等媒体,分别刊发《厦门大学后勤集团水电服务中心维修部荣膺全国青年文明号:精益求精练技能 用心用情为师生》文章,介绍近日厦门大学后勤集团水电服务中心维修部被命名为第20届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高校直属单位唯一一家。这是后勤集团继获得12个厦门市青年文明号、4个福建省青年文明号之后再次获得的国家级殊荣,也是后勤集团抓好党建促业务,以一流党建引领一流后勤建设,着力做好师生服务和保障的最生动体现。
相关链接如下:
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11534002358474185333&source=share&study_style_id=feeds_opaque&share_to=wx_single&study_share_enable=1&study_comment_disable=1&ptype=0&item_id=11534002358474185333(学习强国平台)
https://t.m.youth.cn/transfer/index/url/txs.youth.cn/xw/202109/t20210928_13241296.htm(中国青年网)
https://tech.chinadaily.com.cn/a/202109/29/WS61541c22a3107be4979f08dd.html(中国日报网)
http://jiangsu.china.com.cn/html/2021/gn_0929/10883013.html(中国网)
http://epaper.xmnn.cn/xmrb/20210726/202107/t20210726_5446149.htm(《厦门日报》)
学习强国平台全文如下:文明实践|厦门大学后勤集团水电服务中心维修部
荣膺全国青年文明号:精益求精练技能 用心用情为师生
作者:张世通 陈 敏
打造一支优秀青年职工代表队伍,创造一流后勤建设。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创建,厦门大学后勤集团先后涌现出12个厦门市青年文明号、4个福建省青年文明号。9月18日,中国共青团网发布通知,厦门大学后勤集团水电服务中心维修部(以下简称“水电服务中心维修部”)被命名为第20届全国青年文明号。这是厦门大学后勤集团将师生利益放在第一位,着力做好师生服务和保障的最生动体现。
厦门大学后勤集团总经理林公明表示:“自2013年以来,后勤集团就提出创建青年文明号,并将其与后勤的服务育人工作相结合,教育引导广大青年职工传承青年文明、赓续后勤文化,弘扬工匠精神、提升保障技能,用心用情服务、做最可靠的后勤。”
弘扬工匠精神 争做能工巧匠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新时代的青年应主动学习技能,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争做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一份力量。
“水电服务中心维修部是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不断提升自身技能的一个典型代表。”厦门大学后勤集团副总经理王裕民说,一直以来,水电服务中心维修部坚持以师徒传承、技能培训、岗位练兵等活动提升技术水平,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解决一个又一个维修难题,为全校师生员工的教学科研、学习生活提供坚强有力的水电服务保障。

(技能考核)
增加一个阀门,另引一根水管线,厦大学生宿舍和教工住宅就可免停水两天。去年10月的一个傍晚,水电服务中心维修部得知连接学生宿舍和教工住宅的主水管漏水,但水管的损坏部位特殊,漏水点范围较大,宽度有4米多、深度达2米,维修难度极大。如按以往经验,整个学生宿舍和教工住宅至少要停水两天,届时将对师生的正常生活产生较大影响。维修部副经理郑文炉反复琢磨,想出先增加一个阀门解决漏水问题,再另引一条水管线供水,然后自制特殊水管弯头修复漏水点的好点子。维修任务一经下达,大家就马不停蹄连续作战,一直干到深夜十一点多,仅5个多小时就恢复供水,大大减少了对师生生活的影响。

(连夜抢修水管)
提高了施工难度,延长了工期,却保护了历史建筑。去年4月初,在鼓浪屿的厦门大学人文社科艺术高等研究院的一栋老建筑线路老化,需更换水电布线通水通电。可是如何在更换水电线路的同时不破坏历史建筑外墙,却让水电服务中心维修部犯了难。最后大家集思广益,决定把从室内布设水电线路改为从建筑墙外面的排水沟布设线路,虽增加了施工难度和工期,却保护了美好的历史建筑。
敬岗爱岗,掌握多种技能已成为该维修部的常态。水电服务中心维修部技术员黄敬忠,经常在修复墙内暗管后,还需要修复破损墙壁,便主动请教水泥工朋友怎样将墙补得更好看,渐渐地他也学会了泥水活。后又经过三个月的自学,拿到了高压电工作业证。而他的15名工友,也通过师徒传承和岗位技能培训,拿到了高压电工作业证、低压电工作业证,这其中还有8人取得了本科、大专学历,让水电服务中心维修部真正成了一支技能型人才队伍。

(师徒传承培训)
全心全力服务 温暖广大师生
“‘12345’管理服务理念,便是我们为更好地服务师生提出的创新举措之一。”水电服务中心维修部全国青年文明号号长张群裕说。“12345”管理服务理念,即一心一意服务师生的“一心”;师生连续两次拨打维修热线无法拨通的,维修部随即回拨的“二回”;先思考、先发现、先解决的“三先”;勤巡检、勤维护、勤沟通、勤学习的“四勤”;微笑多一点、行动快一点、推诿少一点、服务细一点、处事周到一点的“五点”。在此服务理念之下,水电服务中心维修的技术员们始终让厦大师生员工感受到极大的温暖和关怀。

(安装水泵)
“2018年以来,针对学校教职工住宅老旧小区离退休‘空巢老人’生活不便这个难题,水电服务中心维修部启动‘号户结对、青老帮扶’活动,定期为17名‘空巢老人’提供义务水电维修服务。”厦门大学后勤集团综合党支部书记、水电服务中心主任张建波说,三年来,水电服务中心维修部开展了91次志愿帮扶服务,参与志愿者达258人次。

(主动上门为退休教职工义务维修电路)
95后水电服务中心维修部技术员郑勇征,是同事眼里的“乐天派”,在“号户结对、青老帮扶”的义务维修服务中,他乐观的性格、周到的服务深深感染着老同志们。家在厦门大学教师东区住宅的90岁高龄的黄老师,因儿女都在国外,家中出现水管漏水、线路损坏等问题时无法及时解决。郑勇征便和同事们每月固定上访两次到三次,为黄老师提供维修服务。有一次,黄老师家的老式吊式浴霸灯泡坏了,但很多商店超市没有售卖同款型号的灯泡,郑勇征找了一周才找到,让黄老师大为感动。

(深夜为报修师生维修电灯)
“无论什么情况,后勤人都在你身边。”2016年9月,超强台风“莫兰蒂”袭击厦门,作为福建省青年突击队的水电服务中心维修部全体人员连夜出动,分成两组,一组冒着危险,在学校各处的20余台变压器间来回跑动,紧急抢修送电;一组顶风冒雨前往水泵房抽水排涝,连续奋战二十几个小时后,终于恢复供水供电,确保了全校师生的正常生活。

(雨中抢险)
据统计,在2018年至2020年三年共1440次师生员工满意度调查中,师生对维修部的满意度高达99.99%。这其中是水电服务中心对当天报修项目当天完成,紧急的即报即修,小修不超过半天、特殊情况及中修、大修不超过三天的服务承诺的坚持,也是对厦门大学后勤集团“强服务、重质量、创品牌、谋发展”服务宗旨的生动演绎。

(行高空维修作业)
传承青年文明 赓续后勤文化
“水电维修工作不但是一项技能活,也是一项体力活,顶烈日、冒风雨,日夜连续奋战是常事。”厦门大学后勤水电服务中心副主任李春海说,不管再苦再累,维修部青年职工始终保持团结奉献、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并在重大服务保障工作中不断形成了“特别讲团结、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工作作风,确保了重大保障任务的高标准完成。 这种奋斗精神的背后,是厦门大学后勤集团一直以来对水电服务中心维修部技术员们思想建设的重视。

(雨中安装电缆)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厦门大学后勤集团就利用“岗前一课”“双周政治理论学习”“固定党日+”活动等时机,组织青年职工阅读《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厦门日报》等报刊,提升青年职工政治素养和思想认识,以及青年职工在水电保障工作展现新担当新作为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通过学习党史和党的最新理论,可以激发青年职工做好水电服务保障的干劲激情。”厦门大学后勤集团党委副书记邓泽君说。

(利用“岗前一课”读报)
此外,在创建全国青年文明号过程中,厦门大学后勤集团还积极开展各类活动,深化技术员们的学习深度。“我们通过组织员工开展主题演讲,学唱青年文明号之歌,开展‘心手相牵·伴同行’建设示范月,‘三服务、一先锋’行动等活动亮身份、亮形象、亮承诺,树立文明服务形象。”厦门大学后勤集团团委书记沈靓说。同时,水电服务中心维修部还积极完善现场管理、质量管理、绩效考核、应急管理四大制度体系,从而构造一流管理体系,力求为厦门大学全体师生提供最周到的生活保障。

(防汛备电)
“水电服务中心维修部是厦门大学后勤集团众多优秀团队中的一个缩影,随着青年文明号创建工作的持续开展和推进,后勤集团党委将进一步加强党建引领,有针对性地加强青年职工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推进更多优秀团队不断涌现。集团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致厦门大学建校100周年贺信精神,进一步推动党建、团建与业务工作高度融合,抓好党建促业务,以一流党建引领一流后勤建设,为学校新百年与时俱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贡献后勤力量。” 厦门大学后勤集团党委书记杨云良表示。
(来源学习强国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