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7-8月是一年之中最炎热的暑期,厦门大学的师生都放假了,但有这样一群人,依然坚守在厦园,他们顶着烈日冒着酷暑,抗击台风防御暴雨,保障了学校的正常运转、校园的美丽安全,他们就是坚守署期的最美后勤人……
走进翔安校区暑期无休的后勤人:
1.竞丰餐厅菜间组长石雪梅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些付出我们越是无法察觉,它们对我们越是重要。
每天都能看到那些身穿红色制服,黑色裤子,带着口罩的一群人。她们或在窗前打饭,或在餐厅门口收拾碗筷,她们推来餐盘勺筷,打扫剩饭剩菜。她们是食堂阿姨,我们和她们一天见面很多次却很少能交谈几句。
这次我们采访了竞丰餐厅的一位工作人员——菜间组组长石雪梅阿姨。
上午十时左右,我们从餐厅后面进入后厨。此时后厨工作人员们各司其职,忙得热火朝天,煮饭运食材,切菜炒菜。
石阿姨是2004年来到厦大工作,2012年来到翔安校区,主要负责切菜,也会参与窗口打饭工作。阿姨们一般情况下是会有明确分工的,但如果太忙,也是会转变“工种”,互相帮助的。
我们平时只见阿姨给我们打饭,却并不知道她们何时用餐。“我们一般是上午九点吃饭,下午一点忙完了吃午饭。”石阿姨笑着说。
“我们上午5:30左右就起来上班了,然后下午七点左右忙完,下午会休息一阵子。”石阿姨又补充到:“这种工作性质很难带孩子。”语气中也有遗憾,但更多的是一种平静。
一年到头不管学生放假与否,餐厅是一直要有人在岗的,除过前几年地板大修,餐厅从没有停止过工作,就是过年春节、去年疫情学生上网课也同样如此。特别是疫情期间防控工作特别严格,卫生消毒标准更高,给食堂的工作人员们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大家就相互鼓励,再坚持坚持就过去了。”
“来这里工作快二十年了,学到很多东西,现在的自己和以前相比更沉稳了。”石阿姨说,收拾碗筷工作其实挺累的,不过想想自己是在为大学生服务,还是感觉很开心的。

2.校园服务部安防员余永刚
从邮差到小区保安,再到现在长达八年的校园安防,校园服务部安防班长余永刚从事安防工作以来,安全第一的意识就深印在余叔叔脑海里,从学校到家庭,无时无刻不在注意。
疫情期间,为保障校园安全,身份核查等程序变得愈加严格,对于同学们的不理解,余叔叔总能换位思考,悉心解释。
“有些学生将安全和方便的顺序颠倒。”余叔叔说,我们每天的工作不只呆在保安亭里,早中晚学生上下课高峰期,一边就提前匆匆打好饭,一边守着进进出出的同学,生怕有的学生为了方便不注意安全。他只希望同学们能把安全能放在第一位。
“惊喜总比意外多,但意外一次也受不了。”余叔叔说,学生知识高,但安全意识淡薄,对安全应该多引导,比如骑自行车看手机就不安全……
作为安防班长,余叔叔常提醒班里的安防员语气温和,要把学生视作家人,巡逻时细致留心同学的异常情绪举动,耐心劝导,让同学知道安全的重要性,避免下次出现同样的问题。
7-8月暑期是最炎热的时候,也是学生毕业、准备迎新最繁忙的时候,帮助学生搬运行李,每天还要完成几千人的离校登记……对此辛劳,余叔叔说,“家常便饭”而已。
对于异国学生,余叔叔更有一份国际友人的胸怀,他利用智能软件帮助孟加拉国的孟赫德、何明解决语言障碍,并用真心软化他们的习俗鸿沟。孟赫德同学毕业时,专门向余叔叔送来孟加拉国的锦旗表示感谢。
安防、高中学历,这些词汇似乎并不能让人肃然起敬,但这些不会使余叔叔轻视自己的工作,余叔叔说:“作为学校安防员虽辛苦虽“底层”,但对社会有贡献,还是要认真、细心、用心、耐心工作。平日里同学的理解和一声叔叔好,更是同学们对我们家人一样的爱的象征。”

3.校园服务部保洁员彭秋苗
上午九点,我们赶到园区垃圾分类点,保洁员兼垃圾分类督导员彭秋苗阿姨的胳膊上已经是满满的汗珠,短袖已被汗水浸湿一大片,与我们交谈时并没有我们猜想中的高温下工作时的烦躁,相反,彭阿姨不时还爽朗地笑出声来。
彭阿姨家住在校区附近,之前在工厂上班,翔安校区落成时到园区做保洁工作。
“来这边上班离家近,工作之余可以照看孩子。”彭阿姨非常开心地解释选择来园区工作的原因。
园区保洁的日常工作除了打扫园区公共区域,保持楼道的卫生,做好疫情防疫消杀外,学生毕业时最繁忙,毕业生们离开校园,宿舍的垃圾物品得由彭阿姨她们这些保洁员来收拾。
随着垃圾分类工作的实施,保洁员们的工作又新增了督导垃圾分类这一块。每天早上七点来到园区垃圾桶这里,一个袋子一个袋子挑拣、分类。
当被问及“工作会很累吗?”,彭阿姨没有犹豫就答道:“刚开始可能会感觉有些累,但是过一阵子就好了。”然后又是一样的笑容。
彭阿姨还特意补充到“有时候正在工作,一些学生路过,他们简单地一句‘阿姨,你好!阿姨,辛苦了!’就能让我感觉到自己的付出受到了尊重,心里感觉很舒服。”
聊及园区的学生,虽然确实有一些同学垃圾分类做的不够好,但是彭阿姨还是能够理解他们的。“能遵守垃圾分类规范的同学还是占多数的。那些做的不好的同学可能是上课比较急,没来得及细分。”
“八月酷暑,学生们放暑假,虽然是假期,但后勤人无休。”彭阿姨说,暑期还要正常工作,虽然留校学生变少,但毕业生宿舍、新生入住宿舍、相关学院的整体搬迁保洁量依然很大,仍需要每天到岗。
开学后,同学们回到园区虽然发现这里和一个月前没有什么不同,但其实就是他们坚持在岗的结果。此时一句简单的“阿姨,您好!”“阿姨,辛苦了!”就是对暑期坚守岗位后勤人的最好肯定。

4.水电服务部维修班组长彭显达
水电服务部的维修班组长彭显达叔叔匆匆赶来,手里紧攥着一叠厚厚的登记本,上面清楚可见手上汗渍的印记。彭叔叔早已疲惫不堪的脸颊努力地挤出笑容来,和我们打个招呼,又弯下头将没来得及收回去的册子小心翼翼地放到装满各式各样维修工具且已经很是破旧的斜跨包里。对话还没开始,汗珠就从他的头盔里逃出,急急忙忙滚落下来。九年的工作坚持,每每酷暑之时,彭叔叔都会依靠自己在水电维修上不断积累、愈加精进的技能,为学校前前后后不计其数的师生送去清凉,但送人清凉的彭叔叔却自己忍受了酷暑。
不知盛夏时分,同学们闲坐着在宿舍是否已觉得炎热难耐?但同学们可能不知道,水电维修的叔叔们在接到同学们电话后,就算烈日当头也努力在十分钟左右赶到,每天十几趟的来来回回,数百层楼、数千个阶梯的上上下下,常常两阶三阶并做一阶地赶来赶去,没有顾及自己早就湿透的工作服;同学们可能不知道,水电维修的叔叔们24小时不间断的值班,就是凌晨同学卡充不了电费的时候,水电维修的叔叔就及时配送那“维持生命”的电能,漏水跳闸的时候是他们从睡梦中脱出身、咬着牙保持长时间仰头或歪头等并不舒服的姿势为我们检查维修,以护住我们的晚安。
还有那低矮的布满水管的小屋里,堵塞的水管旁也会有他们佝偻的身形,高高的路灯下也常常有他们高大的身影……
“叔叔,您怎么看待这些整天很累又繁杂的事情呢?”面对同学的提问,“累并快乐着,虽然工作量大,但慢慢习惯就好,大家也会相互鼓励。”
为我们送去清凉,送去光,我心里如是回应。辛苦了,叔叔们!

5.校园服务部绿化养护协管员张应斌
上下课间常可见花草修剪,整整齐齐,但我们不知道校园遍布——宿舍、院楼、教学楼、高尔夫球场等地方整齐划一的绿化草坪背后,是校园服务部绿化养护协管员张应斌等60多名叔叔阿姨的辛勤汗水换来的。
威武的机器和草杆相遇,也和石子、玻璃渣等尖锐物什邂逅,强大的飞轮随时会让它们奔向身上的任何一处,淤青或流血。8月的暑期,炎热的天气,正在在现场修剪草坪的张应斌说:“为了应付工作中出现的各种小伤,他们身上是常备着各种药物的:云南白药,创可贴,中暑、红火蚁叮咬可用的正气水、针对过敏的冬青膏……”
“闽南沿海是台风暴雨多发地区,为维护师生安全,大家在暴风雨中逆行而上。”1999年8月到厦大的张应斌说,今年的暑期也是暴雨台风不断,大家严格落实防汛预案,24小时坚守岗位,前期积极做好树木加固等安全隐患排查工作;暴雨台风过后,立即扶正修剪倒伏折断的树木,全力保障校园安全。
“特别是2016年‘莫兰蒂’超强台风正面袭击厦门,大家冒着暴风雨倒㐲树木的危险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清理堵塞校园主干道的倒伏树木。”张叔叔说,“莫兰蒂”台风过后,校区植被、树木所剩无几,他们快速抢救倒㐲折断树木、种植草皮,与吊机、队友合力将大树入坑、扶正,浇水……以最快时间完成校区重建,恢复最美校园。
“虽同在厦门,思明与翔安的气候、土壤板结情况等仍存在不少差异。”张叔叔告诉我们,校区最初的植被存活率不高,土壤透气性差,他们就给地打洞;浇水耗时耗力,见机场设施来了灵感自行改装铺设水管,确保细水长流,不干枯也不烂根;工具用多了坏了自己修,买来的不适用自己改;有蛇就撒驱蛇药;有虫病害和专家教授讨论治理,为保证药效避免挥发,早早起床;防患未然,一年一度森林消防演练;积极配合环境与生态学院、海洋与地球学院、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等开展学生劳动教育……
我们要走时,张叔叔说,厦大后勤也是自己温暖的家,也为这最美校园而倍感自豪!
美丽校园是我们的家,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叔叔们喷洒农药的时候注意让路,遇到草坪注意多走几步免去捷径,不再踩踏,爱护最美校园,尊重最美校园的美容师!

(学生记者 蒋群 朱承奥)